什麼是倖存者偏差?怎麼影響我們的投資與交易結果與決策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是指人們在進行決策或評估過程中,僅關注成功或倖存的案例,而忽視了那些失敗或消失的個體。

這種偏差導致錯誤的結論,因為人們僅從倖存者的經驗中得出成功的原因,忽略了失敗者的教訓或那些並未倖存的樣本。這會讓人們高估成功的可能性,低估失敗的風險。

在投資領域中,倖存者偏差常見於人們只關注那些成功的公司或投資者,忽視了數量龐大的失敗者。

舉例來說,許多人可能會讚揚某些股票市場上的成功公司,但忽視了眾多破產的公司,因此錯誤地認為只要採用相同策略就能成功,而忽視了市場的風險與不可預測性。

倖存者偏差的緣由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這個概念首次被應用在軍事決策中。
當時的軍方想要加強戰鬥機的防護,於是他們分析從戰場返回的飛機,發現這些飛機在機翼、尾部等區域最容易受損,於是決定強化這些區域。

然而,統計學家亞伯拉罕·瓦德(Abraham Wald)發現這個結論是基於一種偏差,因為他們只關注成功返回的飛機,而忽略了那些被擊落的飛機。
那些被擊落的飛機可能受損於更關鍵的部位,例如引擎或駕駛艙,這才是應該加強的部位。瓦德的觀察讓軍方意識到,他們需要關注「倖存者」之外的失敗者,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倖存者偏差對投資跟交易有什麼影響?

倖存者偏差對投資與交易的影響1 : 高估市場成功的機率

倖存者偏差讓投資者只看到市場中的成功案例,並忽略了那些已經失敗或退出市場的公司或投資者。
這導致投資者高估成功的機率,低估風險,最終可能承擔過大的風險。

心理學中的「可得性啟發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也能解釋這一現象,因為成功的故事更容易被記住和傳播。

許多新手投資者看到知名投資者如沃倫·巴菲特長期的成功後,認為只要模仿他的策略,就可以獲得類似的回報,忽略了他所經歷的市場波動與風險管理。

實際上,許多模仿他的策略的人並未獲得相同的成功。

投資者應該更全面地分析市場數據,尤其要注意那些失敗者的教訓。

學習如何評估風險,而不是只關注成功者的經驗,並使用歷史數據來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而不是只依賴個別案例。

倖存者偏差對投資與交易的影響2 : 忽視風險與失敗的普遍性

由於倖存者偏差的影響,投資者可能忽略市場失敗的普遍性,尤其是在高風險市場中。

行為經濟學中的「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理論指出,投資者通常會避免面對失敗的可能性,這導致他們對風險的認知偏差,並促使他們在不適當的時機進行高風險投資。

在新創科技公司中,只有少數公司最終能夠成長為行業領導者,許多初創公司都失敗了。
投資者如果只看到成功的案例(如特斯拉或亞馬遜),並投入過多資金於未來可能的「明星」公司,則可能面臨嚴重的虧損。

投資者應主動研究並了解市場中的失敗案例,尤其是在投資高風險資產時。他們可以參考完整的市場報告或案例分析,全面了解行業中的風險和失敗率,來做出更理性的投資決策。

倖存者偏差對投資與交易的影響3 : 過度自信與高風險投資

倖存者偏差可能會加劇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心理,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複製那些成功者的投資行為,從而進行過度冒險的操作。

這種過度自信通常與行為金融學中的「自我歸因偏誤」(self-attribution bias)相關,投資者往往將過去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而非運氣或外部因素。

例如,投資者在看到某些明星投資人迅速積累財富後,可能誤以為自己也可以通過短期投機獲得類似回報,忽視了這些投資人在背後承擔的潛在風險。這種過度自信容易導致巨大的財務損失。

投資者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投資成敗,並謹慎評估自己在市場中的定位。

尋求專業的財務顧問或學習風險管理策略,可以幫助投資者保持謙遜,並適當降低風險。

倖存者偏差對投資與交易的影響4 : 錯誤的成功學習模型

由於倖存者偏差的存在,投資者可能誤解成功投資者的行為模式,並試圖複製他們的策略。
實際上,成功的投資往往依賴於獨特的時間點、個人經歷及市場情況,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模仿成功者的步伐。

心理學中的「模仿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理論強調,過度模仿可能導致不良結果,尤其是忽視市場中的個體差異。

投資者可能看到巴菲特的長期價值投資策略取得巨大成功,於是盲目跟隨,卻忽略了當前市場波動與不確定性,這些策略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可能不適用。

投資者應該批判性地看待成功的案例,並根據自己的財務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來制定個性化的投資策略。了解成功背後的條件與風險,而不是簡單地模仿行為,是成功投資的重要途徑。

倖存者偏差對投資與交易的影響5 : 忽視多樣化的重要性

倖存者偏差可能導致投資者將資金過度集中在少數表現良好的資產或市場中,忽略了多樣化投資的必要性。

多樣化是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的核心原則之一,該理論強調通過多樣化來降低風險。

然而,倖存者偏差使得投資者過分關注少數成功的資產,從而增加投資組合的不穩定性。

看到某些個股如蘋果、微軟等持續增長,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將所有資金集中投資於這些科技巨頭,但忽略了其他行業的潛在機會,結果在科技股大幅下跌時遭遇巨大的財務損失。

投資者應該遵循資產配置和多樣化原則,將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的資產類別,以分散風險。這樣,即使某一類資產表現不佳,其他資產可以為投資組合提供穩定性。

改善倖存者偏差的方法

改善倖存者偏差的方法1 : 擴大樣本範圍,全面理解市場

倖存者偏差的根源在於樣本選擇的局限性,投資者通常只關注那些成功的個體。要改善這一偏差,關鍵在於擴大分析範圍,將失敗者納入考量。

這可以通過研究那些破產的企業、失敗的投資策略,了解失敗的原因。這符合心理學中的「完全訊息原則」,即在決策過程中,必須考慮所有相關的訊息,而不僅是表面的成功。

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析市場中的所有可能情境來避免過於樂觀的判斷,從而做出更理性的決策。例如,當考慮投資某個新興產業時,不僅要研究成功的企業,也要了解那些未能生存下來的公司,這樣才能更準確地評估風險。

改善倖存者偏差的方法2 : 認知重構,重新定義成功與失敗

心理學中的「認知重構」技術可以幫助投資者改善倖存者偏差,通過重新定義成功和失敗來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

投資者應該認識到,成功並不僅僅是倖存者的故事,失敗同樣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這種認知重構有助於投資者從失敗中學習,而不是僅僅模仿那些倖存者的策略。

例如,某些投資者可能只關注那些在市場波動中存活下來的基金,認為這些基金的策略一定優於其他失敗者。但通過重新定義成功,投資者可以發現,有時失敗可能是因為無法預見的市場變化,而非策略本身的問題。

改善倖存者偏差的方法3 : 具備風險意識與概率思維,降低決策錯誤

改善倖存者偏差的另一個有效方式是培養風險意識與概率思維,這符合投資心理學中的「行為金融學」理論。投資者必須認識到,每個投資行為背後都有風險,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的案例都需要從風險角度來評估。

投資者應該養成使用概率來衡量決策的習慣,而不是僅僅依賴成功的經驗。例如,某些技術股可能過去幾年增長迅速,讓投資者誤以為這種增長會持續,但實際上市場環境變化可能讓這些增長股面臨巨大的下行風險。通過量化風險與機會,投資者可以更有效地做出明智決策。

改善倖存者偏差的方法4 : 定期回顧投資決策

定期進行自我反思是改善倖存者偏差的關鍵步驟,這涉及到「後見之明偏誤」的避免。投資者可以定期回顧他們的投資決策,分析哪些決策是基於倖存者偏差做出的,以及這些偏差如何影響了結果。

這種反思有助於投資者提高認知能力,減少重複犯下同樣錯誤的可能性。

例如,一位投資者可能因模仿某個成功基金的投資策略而賺取了高回報,但反思後會發現,這一策略僅僅是在特定市場條件下運作良好,而並非普遍適用。

透過持續的反思與學習,投資者可以更好地辨識未來的潛在偏差,從而提高投資成功率。

結論

理解倖存者偏差對於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揭示了僅關注成功案例可能會導致的錯誤推論。

例如,當我們只看那些市場中的成功公司或投資人,可能會誤以為他們的成功是必然的,並認為只要模仿其策略就能獲得相同的結果。

但實際上,背後還有無數失敗的案例被忽略,這些失敗者的教訓對於全面評估風險和市場環境同樣有價值。

改善倖存者偏差的另一個關鍵技巧是強化自我反思,投資者應定期檢視自己的決策,確保其根據的是完整的市場訊息,而非片面的成功故事。

這可以通過反覆評估投資策略的風險和收益來實現,並持續更新對市場的認識。通過培養批判性思維,投資者能更有效地降低偏差,做出更理性、穩健的投資選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